|
【佛山陶瓷网】佛山陶瓷系列深度报道之佛陶集团 |
【taocixingye】2010-8-19发表: 佛山陶瓷系列深度报道之佛陶集团 佛陶集团的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自80年代开始,佛陶集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制造设备和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发建筑卫生陶瓷系列产品,领导潮流,媲美国际先进水平。如今,它最兴旺、最 佛山陶瓷系列深度报道之佛陶集团佛陶集团的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自80年代开始,佛陶集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制造设备和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发建筑卫生陶瓷系列产品,领导潮流,媲美国际先进水平。如今,它最兴旺、最辉煌的时期或许已经过去,但它在行业发展史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将不会被忘记。它是我国陶瓷行业发展史上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它的过去与现在都堪称是国有陶企一段亮丽历史的缩影。 原景重现 佛山陶业可谓源远流长,《佛山制造》接下来将截取近三十年一些关于佛山陶瓷的剪影,分佛陶集团、石湾陶企、南庄陶企、陶瓷配套产业四期分别追寻佛山陶业的发展轨迹。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是佛山陶业现代化的萌芽发展期,这个时期佛陶集团是绝对的领先者。其掌门人周棣华带着佛陶集团,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改变我国陶瓷工业落后局面,到国外“偷师”后开创了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生产自动化的先河,也因此被作为中国建陶业发展史上重要的功臣而载入史册。 引入彩釉砖生产线 揭开中国现代陶瓷工业序幕 翻阅1990年由中国轻工业年鉴社出版的《中国轻工业年鉴》,周棣华作为当年的新闻人物赫然入选,并被高度概括为“他为改变陶瓷生产落后面貌,敢冒风险,在国内率先引进建筑陶瓷先进生产设备”。 回到当时的历史大环境。1970年代末,石湾生产的传统陶瓷产品,很多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要,市场需要的却限于设备能力而不能大量生产,部分企业因此而陷入困境。 虽然,早在1978年,后来并入佛陶集团的两家企业,曾成功试制国内第一批彩釉砖。然而遗憾的是,采用15吨小压机手工操作冲压成型,用匣钵装着放进隧道窑烧成的落后生产方式,导致产量低、能耗大,并没有给转产以后的陶瓷厂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慕名到石湾买彩釉砖的人,总是因为供货量少而失望地离去。 1980年,周棣华被派到了石湾。1981年,新官上任的他,率领由工人、技术人员、管理层组成的8人团队,前赴意大利、西班牙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他们白天参观,晚上在旅馆凭记忆将工艺路线、草图绘制记录下来。而这一个月的经历,坚定了他“师夷长技”的决心——— 同样是生产彩釉砖,国内每千克制品耗能5000大卡,国外是700大卡。国内采用隧道窑烧成,生产周期是24小时,国外采用辊道窑,只需60分钟。 回国后,周棣华提出了两项建议:一是利用外资全线引进一条彩釉砖自动生产线。二是设备到位以后,边安装边消化吸收,用消化吸收后制造的设备,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他的提议得到了当时的主管部门的强力支持。最后,与意大利公司达成协议,以207万美元全线引进一条年产30万平方米彩釉砖自动生产线。 1984年10月,我国首条从国外引进的彩釉砖生产线在石湾利华装饰砖厂一次点火试产成功。这一事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帆称之为揭开了中国建陶工业与现代化、国际化接轨的序幕。而自那一刻起,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从国外引进自动化墙砖生产线的热潮。 同行争相效仿 佛山成全国第一陶瓷产区 一石激起干层浪。二十多年后,周棣华在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经济大环境时,无限缅怀:“当时石湾利华装饰砖厂生产的彩釉砖规格是300×300,成本价在两元左右,出厂价却是3元多。而且产品很畅销,可以说供不应求。所以当时砖厂普通员工月薪都有两三百元。当时政府普通公务员每个月的收入是40-50元。” 其后几年,釉面内墙砖、彩釉马赛克等自动化生产线,纷纷在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管辖下的陶瓷厂扎根。不过,这一次周棣华不再选择整条生产线引进了,而是“消化吸收它,然后自己制造”。比如,1985年,从意大利引进一条釉面砖自动生产线时,采取的方式是———素烧隧道窑自己能设计制造,就先引进电脑控制部分。釉烧双层辊道窑我国尚没有,引它进来以便消化吸收。大型球磨机和喷雾干燥塔自己已能制造,就不引进原料加工车间的设备。这样既锻炼了队伍又节省外汇。 引进一条线,改造一片厂房。1987年,原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将管辖的石湾各个陶瓷厂和为其服务的相关企业,合并成了我国陶瓷行业首家企业集团——— 佛山市陶瓷工贸集团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建陶生产企业,这就是盛极一时的佛陶集团。回首来时路,周棣华表示:“引进创新开始了广东佛陶集团的创新之路,但它不是目的。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改造我国陶瓷工业落后局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资料显示,1983年至1989年间,全国建陶企业数量增加至数百家。引进的生产线或许未必都达到预期目标,但通过各地对国外生产线的引进、消化、吸收,其有力促进我国现代化建陶工业的发展。而佛陶之于佛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认为,最直观的影响是让佛山由历史上全国八大陶瓷产区的末位一跃为九十年代的全国的首位。 扶持新建企业 佛陶成建陶企业“黄埔军校” 时至今日,佛山建陶业的辉煌仍旧深深地打上了“佛陶”的烙印。因为它直接扶持了一大批乡镇建陶企业,促成了佛山建陶区全面繁荣的格局,并为后来民营建陶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大批专业人才。 佛山建陶业的快速发展,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于专业技术人才集中的优势,而这批技术精英大多受益于佛陶直接或者间接的培育。周棣华告诉记者,早在“八五”期间,佛陶集团就成立了“陶瓷职业中专”,并在工人技术骨干中评审各类技术职称,同时,大量接受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使工艺技术人员的比重迅速提高。在鲍杰军的《中国智式———-建陶产业强盛之道》一书中,对这一点也有记述: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佛陶集团就出现了一批“星期天工程师”,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到周边的建陶企业“炒更”做技术服务,把佛陶集团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不断传播推广。 后来,随着佛陶集团的日渐衰落,大量的生产、技术、管理骨干和研发人员相继离开流散到周边企业,为这些企业带去了大型国有企业独有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扶持了一大批新建企业的成长,佛陶集团也因此被戏称为建陶企业的“黄埔军校”。现在活跃在佛山陶瓷界大佬,其实都和佛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浮城绘 出去,是为了回来 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其实就有了对外开放的“传统”。开放的目标,并非造成表面的繁荣而已,至少有一个小小的目的,也即师法国外。佛陶集团于上世纪80年代初到国外“偷师”,开创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生产自动化先河,也因之被载入史册。 这些天我与朋友聊天,许多女性朋友的想法都是,“远遁”国外,逃离自己的故土,过一过想象中国外的生活。我是个民族主义者,我不赞成此等想法。 故土是根,根之所在,心之所向,这是我单纯的想法。倘若有一天,我能去到国外,其目的,一定不是定居于彼处,而是回来,返回自己的根,用自己的智慧灌溉它,让它焕发新的光彩。我做不到“无根”,那种飘萍般的人生,是可怕的。 忽然想起俄罗斯的彼得大帝,他曾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以下士的身份随同俄国考察使团出使国外,并在造船厂当了一个木匠,学习造船技术,空闲时,常去餐馆手工工场、博物馆,访问著名学者、科学家,回国后,即开始进行国内的全面改革,并使俄罗斯兴盛起来。我们当然不是彼得大帝,然而,拥有一颗“出去,是为了回来”的心,应该是不难的吧? ●阿斐 第一访谈 1995年香港股市大跌致上市计划搁浅 ●访谈人 周棣华 原佛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2007年被广东陶瓷协会授予“粤陶之子”四星勋章。 生产建陶是一次产业升级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佛陶怎么会想着往建筑卫生陶瓷转型呢? 周棣华:确实,在1956年成立的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最早是以生产日用陶瓷和石湾公仔为主的。在“文化大革命”后,旗下有10多间工厂,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美术、日用、园林、耐酸等陶瓷。当时香港有位商人,经营石湾的三煲,即茶煲、粥煲、饭煲,给我们带来了意大利生产的一块彩釉砖。1978年,后来并入佛陶集团的两家石湾陶瓷工厂,就根据这块样品研制出了大陆第一批彩釉砖。这种产品很畅销,但因生产工艺落后,总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大概是1981年,在那位香港商人的引荐下,我们与意大利唯高公司驻港代表伊力取得了联系。当时建筑卫生陶瓷在意大利已经发展了20多年,工艺相当成熟。后来,组织团队去意大利、西班牙考察再到引进生产线,都是水到渠成的了。其实,当时北方已有企业引进西方的生产线了,但都是单机引进,而我们是第一个整机引进的企业吧。而当时大力发展建筑卫生陶瓷,也是因为原来很多陶瓷厂都是生产化工陶瓷、耐酸缸等,其时国家开始整顿,我们看到了彩釉砖的良好经济效益后,就转变观念生产建筑陶瓷。这在今天来说,也是一次产业升级吧。 成立“吸收消化创新”小组 南都:佛山在后来十几年,在业内可谓一枝独秀,你觉得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是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抢得了先机吗? 周棣华:抢得先机是一点,但是也不是说在业内就没有竞争者了。当时市场已逐步开放,在看到佛陶取得了效益后,与石湾毗邻的南庄镇就冒出了很多乡镇陶瓷企业。而在山东、福建等陶瓷产区也不乏跟进的企业。我觉得我们之所以能站稳脚跟,是因为我们不是简单地引进设备,而是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制造设备和技术。1984年,在企业内部就有30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了“吸收消化创新”小组。 南都:业内好像有一个说法,说中国现代建陶工业史,是从1984年佛陶集团从意大利引进的第一条彩釉砖生产线成功投产算起。你觉得呢? 周棣华:这话不是我们说的,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帆的观点。但我以为,佛陶发展建筑卫生陶瓷在国内来说是最早的,在一定时期内也是最领先的,周边的陶瓷产业,甚至国内如福建、山东等很多地方都是由佛陶带动起来的。 准备上市时恰逢香港股市大跌 南都:中国第一批上市的企业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恰是佛陶最鼎盛的时期,怎么没想到上市呢? 周棣华:其实,当时我们是筹备了很久。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1994年,佛陶列入全国21间境外上市的企业之一,在1993、1994、1995年我们都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因为佛陶产权关系比较复杂,一是厂房归属问题,一是很多单位是没有证件的,所以在那几年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明晰的。当时还请了一些专业人员到境外去推销。不过,1995年恰逢香港股市大跌,我记得当时我刚好到国外去考察。去之前香港股市恒生指数是1100多点,可十几天后我回来时,已经跌到了600多点。这就意味着,上市募集到的资金短短十几天内不见了一半。所以,跟市政府领导多番斟酌后,我们放弃了上市。 南都:佛陶集团在上世纪中期达到顶峰,后来逐步衰败,你怎么看呢? 周棣华:我以为,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民营企业渐渐成长起来,而像佛陶这种国有企业,决策权、经营权都要上级批准,太繁琐了。应了一个成语叫尾大不掉。 前尘往事 进佛陶第二年月薪近三千元 讲述人:蓝卫兵,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 关于佛陶所锻造的辉煌,在坊间流传着一个传闻:据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佛陶的员工在马路上违反了交通规则,只需掏出工作证就能被免责放行。蓝卫兵是1991年进佛陶的,在谈起昔日的老东家时,他称“入门证”是过五关斩六将才取得的,因为当时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在这里就能拿到一千多元,一年后,工资更翻了一番,接近了三千元。他还记得,曾经有一位留学日本的大学老师,在说起自己1994年大学毕业的就业前景时,期望工资值是每个月500元。 企业报变身业内主流媒体 讲述人:张永农,《陶城报》首席社长 企业办刊物不是新鲜事,难得的是张永农将佛陶的“内刊”《陶城报》办成了一份行业内的主流媒体,获准在全国公开发行。1988年张永农是佛陶集团总经办副主任。下班后,他也会把外单位寄来的企业报拿回家琢磨琢磨。不过,在他看来,那些企业报真的不怎么样。于是,向领导申请也办一个企业报。他的建议得到了周棣华的首肯,并欣然同意写报头。而张永农还是一个“伯乐”,不但挖掘了当时陶城大厦的电梯工许学峰帮忙做报纸,还邀来了在中央台办《台声》杂志担任编辑工作的李重光。前者已退休返聘为《陶城报》高级顾问,后者现为新明珠副总经理。 产品看样订货会动用四台警车 讲述人:邝伯,老佛陶人 邝伯还清楚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石湾利华装饰砖厂从意大利引回生产线后,生产的彩釉砖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而后,短短两年就把全部投资都收回了。所以当时的人们总是说:“印陶瓷就像印钞票”。而他说,大概是1990年左右,公司每年年底都会举行经销商会议,接待那些专门从事陶瓷产品批发的经销商。他记得,1991年那年,是在火车站举办产品看样订货会的,当时从石湾过去的路上,有四台警车开路。 旁论 没有佛陶就没有今天的佛山陶瓷 ●陈帆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佛陶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为佛山市传统支柱产业——— 陶瓷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蜚声中外的“佛山陶瓷”的开创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经济普遍过热的宏观背景下,佛陶集团也盲目上了一些较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项目,1993年下半年以后,国家开始加强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因缺乏后续资金,大部分项目不能投入正常运营,个别项目虽然也开始投产,但始终上不了规模和档次。这个时期远远超出自身实际能力的大规模举债投资,由于没有产生效益给佛陶集团带来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也给后来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但现代陶瓷特别是卫生陶瓷是从佛山做起的,是由佛陶做起的。佛陶的演变过程,对国家建陶的发展是有启迪意义的,可以说没有佛陶就没有今天的佛山陶瓷。 记者手记 石湾美陶厂成“城市地标” 去年,在采访石湾美陶厂时,该厂的办公室主任李星,曾说起一个小故事。1994年,李星大学毕业找工作,其中一家面试的公司就是美陶厂。他说,在广州火车站下车后,他买了一张广州市地图,周边城市的介绍里,就标出两个点,一个是佛山,一个是石湾美术陶瓷厂。据称佛陶集团最辉煌的时候,集团员工达到了两万五千人。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在1995年开始走下坡路,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年逾70的周棣华,见证了佛陶由诞生至成长的过程,在他离去之后,佛陶开始由盛转衰。回首过去,他更多的是淡定。也许就是这种心态,才让他在那些年带领着佛陶取得了巨大成功吧。 流年大事 1984年10月我国首条从国外引进的彩釉砖生产线在石湾利华装饰砖厂一次点火试产成功。 1985年 石湾建筑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瓷片(釉面内墙砖)自动生产线。 1987年 原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将管辖的石湾各个陶瓷厂和为其服务的相关企业,合并成了我国陶瓷行业首家企业集团——— 佛山市陶瓷工贸集团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建陶生产企业,这就是盛极一时的佛陶集团。 1995年 佛陶集团被列为中国最大工业企业500强,是全国陶瓷行业中唯一上榜的企业。 1996年5月20日佛陶集团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陶瓷产品生产基地。 陶瓷行业taocixingye相关"佛山陶瓷系列深度报道之佛陶集团"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对于陶瓷行业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谢谢对陶瓷行业taocixingye的支持,对于佛山陶瓷系列深度报道之佛陶集团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 陶瓷行业还要提醒网络不要盲听盲信。陶瓷行业还有 陶瓷器皿陶瓷出口陶瓷颜料行业裂变行业标准行业分析行业名牌行业论坛 知识陶瓷行业卫生陶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陶集团陶瓷产区陶瓷生产佛山陶瓷建筑陶瓷彩釉砖意大利陶瓷厂 瓷砖相关 陶瓷器皿陶瓷出口陶瓷颜料行业裂变行业标准行业分析行业名牌行业论坛,本资讯的关键词:陶瓷行业卫生陶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陶集团陶瓷产区陶瓷生产佛山陶瓷建筑陶瓷彩釉砖意大利陶瓷厂 (【taocixingye】更新:2010/8/19 7:37:35)
|